![]()
基督徒唱頌聖詩已是信仰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聖詩能幫助我們表達信仰的情感與意念;向神—我們虔誠敬拜,也藉聖詩禱告而與神有密切的契通,向人—我們宣揚福音,向自己—信心得以堅固,並學習基本的真理。
好的聖詩述說有關神的事、傳頌源遠流長的真理、傳承信徒相通的信仰故事,都是歷代詩歌創作人經熬煉而體現出的生命歷練。在聆聽與欣賞聖詩中我們經歷並延續了前人的信仰經驗與意義,幫助我們在今日的處境中繼續領會和經驗聖經所言說的三一上帝。 聖詩的起源及其所歷經的變化,對現今許多基督徒而言,恐怕是遙遠而陌生的。未來三期的文章裏,我將化為說書人,帶讀者穿越時空,一起窺探基督教聖詩的歷史源流;流覽聖詩如何伴隨著教會歷史的變遷而變化。期盼透過這一旅程,我們能遭逢各個時代的基督徒,以期論古觀今,重整今天我們唱頌聖詩的觀念與心態。 (一)基督教聖詩的起源 在遠古時候,神使用希伯來詩人,透過詩篇傳達深邃永恆的信息。這些在聖殿、會堂並私下靈修生活上常用的舊約詩篇,不但是猶太人的聖詩集,它也為歷代信徒與聖經時代群體的信仰經驗起著連結的作用。詩篇原文是「以手撫琴而唱」,依照當時的習慣,詩篇是有樂器伴奏的,共有150首之多,寫作年期差不多橫跨10個世紀。詩篇涵蓋三種敬拜的表達:讚美、祈求和感恩,和四種模式:獨唱、詩班回應獨唱、兩個詩班交替輪唱,以及會眾參與反複句的連禱詩。【參普天頌讚:詩篇】 除了詩篇以外,還有以詩歌體裁創作、出自聖經的非詩篇經文歌—頌歌—可使用或不用樂器來伴奏。舊約的頌歌有:摩西的凱歌(出15)、摩西的禱告(申32)、哈拿的頌歌(撒上2)、哈巴谷的頌歌(哈3)、以賽亞的頌歌(賽26)、約拿的禱告(拿2)、但以理的禱告(但2)、火窯中的歌頌(但3)等。新約的頌歌有:尊主頌(路1:46-55)、以色列頌(路1:67-79)、榮耀頌(路2:13-14)、西面頌(路2:28-32)等,內容都論到基督,強調耶穌是所應許的彌賽亞。【參普天頌讚:111,143,186,189,396,397,894-903】 另一種則是不拘性質或題材的靈歌,希臘文意思是「空氣的頌詩」或「呼吸的歌」,所以有些人猜測是靈裏的歌唱,是一種心靈與誠實的契通,沒有歌詞或只有「哈利路亞」一詞的曲調,多是無伴奏的。五旬宗和靈恩派信徒則主張是一種即興而亢奮、含舌音的歌唱。保羅强調靈歌是屬靈的歌,是與信仰有關的詩歌,除了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杜絕紊亂的情況。 (二)希臘聖詩的起源 初期教會受猶太教影響,着重教導律法和先知的講論,因此發展出以誦經方式來加强記憶的聖詠。它是一種以經文為内容,不講究押韻和工整的音律,曲調簡樸而莊重,只有單音而無樂器伴奏。主前300年,馬其頓帝國征服了整個希臘,希臘語成為地中海地區的通用語言。教會除了唱希伯來詩篇,也開始創作非經文詩歌,如:散文詩、古希臘詩體和禱告文。聖詩受希臘文化影響,着重理性和客觀的思維,以真理來對抗異端。當代著名的詩人有: 1. 被稱為「基督教神學之父」的亞歷山太神學院院長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 150-216)。他精通異教文學、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義,他發展基督教柏拉圖哲學,是首位以韻律寫聖詩的作家。他寫了一首以21個不同詞稱呼基督的詩歌,並鼓勵崇拜唱詩。 2. 敘利亞的以法聯(Ephraim of Syria,306-373)是當代著名的希臘聖詩作者和神學家,他寫了許多反擊異端邪說和闡明正確道理的聖詩,也著作聖經注釋書。他組織和訓練詩班,也鼓勵會眾在家唱頌聖詩。以法聯的詩歌今已失傳,但他竭力維護真理的精神卻為後人所記念。 3. 昔蘭的辛尼修(Synesius of Cyrene, 373-414)是一位哲學神學家,於410年出任利比亞主教。他擅長寫具「新柏拉圖哲學」特徵的禱告詩,一生創作了10首聖詩,《求主垂憐歌》是其一。 4. 克里特大主教安德烈(Andrew of Crete, 650-740),曾在馬撒巴和猶太沙漠修道院修過道,是第8世紀著名的神學家、佈道家和希臘聖詩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以250個詩節寫成的《大崇拜樂章》,內容按舊約到新約的年代順序排列,常用於大齋節期。 5. 大馬色的約翰(John of Damascus,676-749)被稱為希臘教會最偉大的詩人。他在馬撒巴修道院致力於科學、哲學和神學的研究。他最大的貢獻是在音樂和聖詩方面,他是當代東方聖樂最傑出的人物。他寫的《復活良辰》被譽為「崇拜樂章金曲」。【參普天頌讚:266】 (三)拉丁聖詩的起源 隨著君士坦丁於公元313年在米蘭發布詔諭,宣布停止對基督徒逼迫,並宣告良心絕對自由,允許基督徒在羅馬帝國內和其他宗教一樣,可以享受法律前平等地位後,聖詩也隨之進入一個新的紀元,拉丁文取代了希臘文成為當時的通行文字。第5世紀開始,基督教已傳遍以拉丁文為主的歐洲,拉丁聖詩也應運而生。這時期的唱詩活動和聖詩創作十分蓬勃,出現許多傑出的聖詩作者和優秀的聖詩作品。拉丁聖詩强調主觀的救贖經歷,注重真情流露,少受格式規律的限制。拉丁聖詩的優美和莊嚴,奠定後世聖詩審美的標準。這時期的重要詩人有: 1. 曾任坡拉帖主教,人稱「基督教聖詩之父」的希拉里(Hilarious of Poitiers,300-368),最先倡導拉丁文聖詩並教人唱頌,是西方歌唱聖詩的先鋒。他的詩具有希臘聖詩的風格,堅持真神是三位一體的信條,人稱他是「阿流的錘子」(Hammer against Arianism)。 2. 曾任意大利米蘭主教的安波羅修(Ambrose of Milan,338-397),為了使會眾易學易唱,他創作簡短而有規律的聖詩,為西方聖詩的「長樂律」奠定基礎。他整理素歌成安波羅修聖詠,創辦聖詩作家學校,影響歐洲聖詩千多年。【參普天頌讚:82,132,284,343,405】 3. 西羅馬帝國崩潰(476年)後的500年是歷史上的「黑暗時代」,這時期的聖詩多出自修道士,尤以羅馬教宗大貴格利(Gregory I the Great,540-604)編纂的貴格利聖詠最為著名。他在羅馬歌唱學校培養人才、改良聖樂,增强崇拜精神。【參普天頌讚:208,214,403】 4. 聖伯納(Saint 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1153)是科勒窩修道院的院長,被譽為「世界上最聖潔的修道士」,馬丁路德稱他為「世上最優秀的僧侶」。他曾為一間女修道院寫過聖詩集,長達48段的《耶穌,我心所慕》出自其手。【參普天頌讚:66,251】 5. 克魯尼的聖伯納(Bernard of Cluny,12thc)的長詩最為著名。長達三千行的《輕看這世界》,是他一篇激烈的演說,諷刺當代教會的腐敗及對天家的嚮往。【參普天頌讚:621《黃金之邦》為其中一段】 6. 聖法蘭西斯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 創辦聖芳濟會前原是行乞修道士,被譽為「人間最像基督的人」。《和平之子》和《太陽頌歌》為其名著。【參普天頌讚:117《寰宇群生》是《太陽頌歌》中的一段】從14世紀後期開始,在基督教聖詩史上綻放了15個世紀之久的拉丁聖詩逐漸衰弱。16世紀的改革浪潮,為基督教聖詩帶來另一嶄新的風貌。(下回待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