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安

久安福音視訊網

ads

李牧師主日學:啟示錄第二講

时间:2011-09-05 03:09来源:李牧師 作者:本站编辑
久安視訊 李牧師主日學:啟示錄第二講 李建生牧师 第二章:致七教會的七封信(一) 一.寄信給以弗所 1-3節: 1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說、2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

                                            久安視訊 李牧師主日學:啟示錄第二講


                                                                 李建生牧师


 

 

第二章:致七教會的七封信(一)

 

一.寄信給以弗所
1-3節: 1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說、2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3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

給以弗所教會的事
1你要寫信給在以弗所教會的天使,說:“那右手拿著七顆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這樣說:2我知道你所作的;你怎樣辛苦工作,怎樣忍耐;我也知道你不容忍壞人,曾考驗過那些自稱為使徒而其實不是使徒的人,認出你們是假冒的。3你有耐心,曾為我的緣故經歷患難,從不退縮。
The Message to Ephesus
 1“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Ephesus write: There are the words of him who holds the seven stars in his right hand, who walks among the seven golden lampstands:
2 “I know your works, your toil and your patient endurance. I know that you cannot tolerate evildoers; you have tested those who claim to be apostles but are not, and  have found them to be false.3 I also know that you enduring patiently and bearing up for the sake of my name, and that you have not grown weary.
1主手拿七星在以弗所教會中行走(2:1)
        “以弗所教會”(Ephesus):以弗所是可愛、喜悅之意。代表教會的第一時序,即使徒教會時期(主後30-100年),前後共七十年。這是教會的黃金時代,使徒健在,熱心愛主,但過了時日,使徒相繼去世,愛心就漸漸冷淡了。
        以弗所城:約於主前一千年為希臘人所建立,位於迦斯特(Cayster River)河口,離海約九裏(5公裏),正與拔摩島相對。其地交通便利,商業繁盛,建築壯麗,在希臘王亞歷山大(主前334-323年)在位時,該城為小亞西亞第一座大城。於主前一三三年為羅馬帝國所屬,自稱為“亞西亞之光”,是當時小亞西亞政治中心,也是東方宗教和希臘宗教的總匯。因其中有大女神“亞底米” (Artemis Cult :Nourishing spirit of nature)的廟。是當時世人所謂之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該大女神“亞底米”不但為當時以弗所人所敬拜,亦為天下人所敬重(徒19:24,27,28,34-37)。到了羅馬皇帝康士但丁登位(約主後325-360),立基督教為國教時,該城廟宇和神像,全被毀壞。現在的以弗所,已經荒涼,成為沒有人居住的地方。
      
        依聖經記載:以弗所教會的事蹟如下:(參考備用)
(1) 保羅第二次外出(主後50-53年間)傳道的歸途中,曾與百基拉、亞居拉等人,從哥林多來到以弗所。保羅曾在猶太人會堂中,和猶太人談道辯論。眾人請他多留些日子,但保羅可能急欲回到耶路撒冷或安提阿去,未能留下,只是說:“神若許我,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於是保羅乘船離開了以弗所,卻把百基拉、亞居拉留在以弗所,繼續福音工作(徒18:18-21)。
(2) 百基拉、亞基拉留住以弗所期間,亞波羅曾到以弗所來,在猶太人的會堂中講論耶穌的事,傳講主的道。亞波羅很有學問,心裏火熱,很能講解聖經,但他僅曉得施洗約翰的洗禮。百基拉、亞基拉便把亞波羅請到家中,把神的道講解的更加詳細完備,以便亞波羅能更好地為教會工作。其後,亞波羅到了哥林多、亞該亞等地,幫助了許多信徒(徒18:27-28)。
(3) 保羅第三次外出傳道時再次來到以弗所。他在當地猶太會堂中一連三個月講道,勸導眾人。因為有些人毀謗基督的道理,保羅便叫信徒和他們分開。他自己來到推喇奴的講堂,天天講論,達兩年之久(徒19:1-10)。保羅並且在信徒家中談道(徒19:10),醫治病人(徒19:12),日夜流淚地勸戒眾人,前後共有三年之多(徒20:31)。
(4) 保羅在以弗所期間,不僅建立了以弗所教會,設立了一些長老(徒20:17-18)。所以保羅在以弗所給哥林多的信徒們寫信說“亞西亞的眾教會問你們的安”,而那時以弗所教會的一些信徒即在百基拉夫婦的家中聚會(林前16:19)。
(5) 由於保羅在以弗所傳道,“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徒19:20),這樣信奉基督的人日漸增多,祭拜亞底米偶像的人便日益減少。有一個依靠製造亞底米銀龕發財的銀匠,便鼓動他的同行和眾人起來反對保羅。他們拿住與保羅常在一起的人。一同擁進當地的戲園。眾人紛紛亂亂的約有兩個小時。後來,城裏的行政官員出來安撫眾人,大家才都散去。亂定之後,保羅勸勉了以弗所的信徒們,便辭別他們,前往馬其頓去了(徒19:23-20:1)。
(6) 以弗所的信徒特羅非摩,曾陪同保羅到了耶路撒冷(徒20:4; 21:29)。直到保羅殉道前還提到過特羅非犘的名字,可知他是長期與保羅同工的人(提後4:20)。
(7) 保羅第一次被囚於羅馬時,在監獄中書寫了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件(弗1:1;4:1)。
(8) 保羅第一次被囚於羅馬獲釋放後,曾到馬其頓去傳道,而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以便幫助當地的教會(林前1:3)。那時以弗所在亞細亞教會中,已是一個影響很大的教會。因此在寫給提摩太的信中,諄諄勸導他應當如何忠心地作好教會各方面的工作。那時保羅已年過60歲,提摩太跟隨保羅傳道也十餘年之久,老年的保羅在信中對提摩太這一代人的教導期望,如聞其聲,如見其容(提前全書)。
(9) 保羅給提摩太寫第二封書信時,提摩太仍在以弗所。故此保羅在信中提到了阿尼色弗在以弗所對他的服事。而且在信末問安時,再一次提到阿尼色弗一家人(提後4:19)。從此可知,提摩太後書不僅是寫給提摩太個人的,也是給以弗所教會眾信徒的(提後4:22)。(參考資料:以弗所教會的事蹟摘自聖經地名詞典,白雲曉編著,中央編譯出版社 p66-69)
“使者“:(參看1:20 p19)
       稱呼:(1)收信人:以弗所教會的使者。
               (2)發信人自稱: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表示復活的基督在教會中行走,基督稱以弗所正如“他右手中所拿的星一樣” (參看1:16),其意有二:
    (a)表示主的權能、保護和扶持在教會裏忠心的使者(代表、領袖、牧師、同工等)。
    (b)表示主要對教會裏不忠心的使者行鑒察、懲罰審判的工作。
2主稱讚以弗所教會的優點(2:2-3)
(1) “你的行為”:指出於信心的表現,熱愛教會的工作。
(2) “你的勞碌”:為基督的緣故,建立教會,甘願辛勞忙碌,甚至於筋疲力  
          盡。
(3) “你的忍耐”:出於盼望基督之再來,英勇果敢去接受苦痛而辛勞的事情。
(4) “你不能容忍惡人”:指以弗所教會的聖潔,不與罪惡妥協。
(5) “你辯認真假使徒”:這裏的使徒不是指十二使徒,而是指廣泛的稱呼(林後11:13)。保羅在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保羅預言,他走了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說悖謬的話---(徒20:17,28-31),終於應驗。
(6) “你也能忍耐”:主重複的稱讚以弗所的美德。

丟了起初的愛心
4節: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4 但是,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已經失去了當初對我的愛心。)
4 But I have this against you, that you have abandoned the love you had at first.
3主責備離棄了起初的愛心(2:4)
        有一件事,特指“愛心”這件事,以弗所教會受到復活基督的責備。
        以弗所教會的問題,他們在行為和工作的表現上,在真理的持守上,都非常認真,漸漸地就以這種純正信仰與生活為主,而失去了起初愛主與愛人火熱的心。以弗所的基督徒整個生活,是熱心工作,滿足自己,不再有愛主屬靈生命的表現。

5節: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裏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
(5你想一想,你已經墮落到甚麼程度了!你要悔改,恢復當初愛心的行為。如果你不悔改,我要來,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拿去。)
5 Remember then from what you have fallen; repent, and do the works you did at first. If not ,I will come to you and remove your lampstand from its place, unless you repent.
4那裏墮落那裏悔改(2:5)
        以弗所教會雖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主在責備之餘,卻加以警告,並給他們悔改的機會。
         警告: 回想從那裏墜落就從那裏起來。從那裏墜落,經上雖沒有言明,但從以弗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
(1) 失去合而為一的心(弗4:1-7)。
(2) 愛心沒有根基(弗3:17)。
(3) 悔改,要回想起初所行的愛心,與罪惡一刀兩斷。
(4) 若不悔改,就挪移燈臺,把教會關門。據歷史所載,一千五百多年來以弗所已無教會,燈臺已被挪移。同時警告各地教會,若不為主發光,亦將遭以弗所同樣的懲罰。

6節:然而你還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惡尼哥拉一黨的人、這也是我所恨惡的。
(6不過,你有一個優點:就是你跟我一樣恨惡尼哥拉派的所作所為。)
6 Yet this is to you credit: you hate the works of the Nicolaitans, which I also hate.
5有一件可取的事(2:6)
        再度稱讚:主對以弗所教會責備警告之後,又稱讚他們有一件可賀之處,就是他們恨惡尼哥拉一黨的人。
        “尼哥拉黨”:在聖經以外,早期的歷史資料中,缺乏有關此黨的具體資料,唯一的資料只能從本章14,15節推論出來,他們的論調與巴蘭的教導有關,這些人行淫亂的事,拜偶像、吃祭拜偶像之物,生活放縱,離開真道,如同舊約時代,巴蘭引誘以色列人與摩押女子行淫亂,向假神獻祭(民25:1-9;31:16)。
     
       ***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尼哥拉黨是尼哥拉的跟隨者,尼哥拉是初期教會中的七位執事之一,是安提阿的歸信猶太教者(徒6:5)。這個意思指出尼哥拉誤入歧途,成為異端。愛任紐(Irenaeus)說尼哥拉黨人“喜歡過著不受約束的生活”(反異端論Against Heresies 1:26,3)。希坡律陀(Hippolytus)則認為尼哥拉是七位執事當中的一位,但“他卻離經叛道,習於放縱的生活,不理會飲食和生活的準則。”(駁斥異端 Refutation of Heresies 7:24)。使徒章則(The Apostolic Constutions 6:8),描述尼哥拉黨人是“汙穢無恥之徒”。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指出“他們自甘墮落,像淫亂者般的盡情縱慾--過著完全放縱的生活”。(摘自巴克萊 啟示錄註釋上  文國華 譯 p87-88)。
       
       尼哥拉黨到底是甚麼樣的人物呢?許多聖經辭典的解釋,將尼哥拉一當作一個教派,或尼哥拉教徒。當時以弗所,別迦摩等地,盛行作拜羅馬國王之風,不遵從者為政府所不容;該黨的人權宜變通,拜羅皇亦無不可,他們是貪生怕死,好居高位,遠離了真道。
       
       “我所恨恨惡的”:以弗所教會恨惡尼哥拉黨的人,正表現了他們衛道的勇氣,你們能與道不同不相為謀,恨主所恨的,愛主所愛的, 神愛罪人,但不愛其行為,  神乃恨惡尼哥拉黨之不忠。按“這也是我所恨的”一語,原文作“這事也是我所恨惡的”。 

7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  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喫。
(7“聖靈向各教會所說的話,有耳朵的,都聽吧!”至於那得勝的,我要賜他權利吃上帝樂園中那生命樹的果子。“)
7 Let anyone who has an ear listen to what the Spirit is saying to the churches. To everyone who conquest, I will give permission to eat from the tree of life that is in the paradise of God.
6賜生命樹的果子(2:7)
      規勸:這是  主對以弗所教會的規勸與應許。但在應許之先,主先有要求:
(1) 即“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自主升天之後,是聖靈時代,亦為教會時代,教會當留心聖靈的話。換言之,此乃  神的呼召,教會能否聽了聖靈的話,又去實行出來,乃為得應許之依據。各地的教會啊!不要失去起初的愛心。
(2) “得勝的”:指堅守主的道,要以善勝惡,不再為罪惡所綑(羅12:21)。再者以弗所教會的最大失敗乃在失去起初的愛心,所以當重燃起初的愛心,當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
        應許:“主賜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樂園原意為享樂之所,在啟示錄是指新天新地。始祖亞當不聽  神的話,喫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創2:16-17),結果受到死亡的懲罰,亞當、夏娃失去了永生的福份。如今基督完成了救贖,戰勝了死亡,神應許以弗所教會,賜生命樹的果子。眾教會啊!凡在基督裏持守真道的,聽聖靈所說的話,就必享永恆生命的福份,進入新天新地(啟21:1-2)。

二.寄信給士每拿
8-9節: 8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說、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9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

給士每拿教會的信
(8“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天使”,說:那位開始和終結、死而復活的,這樣說:9我知道他的患難和貧窮;但實際上你是富足的!我知道你受那些自稱為猶太人的人所毀謗;其實他們並不是猶太人,而是撒但的黨羽!)
The Message to Smyran
8”And to the church in Smyrna write: These are the words of the first and the last, who was dead and came to life:
 9 “I know your affliction and your poverty ,even though you are rich. I know the slander on the part of those who say that they are Jews and not, but are a synagogue of Satan.
1復活的主在士每拿教會中行走(2:8)
        “士每拿教會”:士每拿(Smyna)意沒藥(Myrrh)或苦,表 “物質貧窮、靈性富足”。這是第二時序,代表受逼迫時代的教會(主後100-316)。即基督徒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受了無數的災難,一.是要拜羅馬帝王為主,起自豆米仙年間(81-96 A.D),二.是受猶太教的攻擊。
        士每拿又譯作“士麥那”,即現今土耳其的“伊茲密爾市”(Izmir)。被稱為“亞西亞的榮光”,是土耳其的第三大城。大約距離以弗所東北四十英裏。約於主前1100年,為希臘佔據,主前627年又經呂底亞人侵佔而將城毀滅。主前300年左右,希臘人重建此城。主前三世紀中葉,羅馬開始興旺並與北非的迦太基王國爭霸的過程中,士每拿傾向羅馬一邊,結果羅馬得勝,漸漸強大。士每拿遂成為羅馬帝國在亞細亞有羅馬皇帝廟的第一個城市。主後23年,羅皇提庇留(Tiberius)特許在士每拿建立了亞古士督(Augustus)的廟。此外早在主前195年就建立祭祀洛瑪(Dea Roma)女神的廟。整體來說,士每拿人對拜偶像,特別是拜羅馬皇帝視為當然的事。在當時,因為交通商業發達,已有許多猶太人移居此地。有些猶太人也漸漸對拜偶像採開放態度。但教會一向反對拜偶像,尤其反對拜羅馬皇帝,因此他們成為被逼迫的對象。士每拿的主教坡旅甲(Polycarp), 主後156年2月 ,因不肯敬拜羅馬皇帝為主而被火燒死,為主殉道。
      
        ***我們無從考證士每拿教會建立於何時,聖經學者合理的假設可能是保羅第三次宣教旅程住在以弗所的時候(徒19:26)所建立。在第二世紀早期,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丟(Ignatius )寫信給士每拿教會時,這間教會已有完善的組織,有一位監督(主教)坡旅甲,有了若幹長老和執事。[根據庇沃紐:坡旅甲生平(Pionius, Life of Polycarp),保羅前往以弗所途中曾造訪士每拿,***(參考資料):啟示錄註釋 Robert H. Mounce 李忠晉、潘秋松譯p160。

       “使者”:(參看1:20)
         稱呼:(1)收信人:士每拿教會的使者。
                     (2) 發信人自稱:“那首先的、末後的、死後又活過來的”(參看1:17-18),表明他是創始成終的主、自有永有的、勝過死亡的主(徒2:24;林前15:55),永遠得勝的主。
2物質貧窮,靈裏富足(2:9)
稱讚:我知道-----
(1) “你的患難”:指為主的名而遭受從外面來的逼迫與苦難,蒙  神紀念。
(2) “你的貧窮”:士每拿教會雖物質貧窮但靈裏卻富足,貧窮的原因,可能出於一個敵對的社會環境中,難以就業維生。蒙  神憐憫。
(3) “你卻是富足”:指士每拿教會在靈裏富足,指他們在信心上富足(雅2:5),在謙卑上富足,沒有灰心喪膽,不像老底嘉教會,自誇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主卻認為他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作一對比(3:17)。
(4) “你知道那些”:“自稱為猶太人,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指猶太人中不信基督的猶太人而言,他們反對基督徒,甚至與逼迫教會的外邦人聯合一致對付士每拿教會。正如保羅說:“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唯有裏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羅2:28-29)。約翰福音也說:“他們自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卻是他們的父魔鬼的兒女(約8:31-47)”。這一般猶太教人,主看他們是形同撒但一會的人。

至死忠心必得生命冠冕
10節: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裏、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10 不要怕你將要遇到的苦難。看哪,魔鬼要考驗你們,把你們當中的一些人投進監獄;你們要受十天的苦難。你們要忠心至死,我就賜給你們生命的華冠。)
10 Do not fear what you are about to suffer. Beware, the devil is about to throw some of you into prison so that you may be tested, and for ten days you will have affliction. Be faithful until death,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crown of life. 
3必得生命的冠冕(2:10)
        無責備:主對士每拿教會沒有責備或警告什麼,只是預言將要受苦,勉勵他們要忠心忍耐,受苦臨到時,不要怕。鑑於當時外受擁戴羅馬政府之人的迫害,內有非基督徒猶太教人的攻擊,他們正如魔鬼般的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裏,這是逼迫的初期。以後還有更厲害的逼迫,叫你們被試煉,必受患難十日。
        “預言受患難十日”:聖經學者解釋意見不一,有謂:
(1) 象徵整個教會的迫害時期。
(2) 羅馬皇帝的十個大迫害時期:即自尼錄王(Nero)主後64年起至主後331年止,其中二百多年,歷經十個皇帝的下令搜捕基督徒,其中有豆米仙(Domitian),他圖拉真(Trajan[us]),馬可噢熱流(Marcus Aurelius)、瑟維如斯(Septimius Severus)、德修(Decius)、瓦勒良(Valerian)、戴克裏仙(Diocletian)、加利流(Galerius),直到名叫戴奧華利廷(Dioctitian),教會在他手裏受了最大的迫害。這十個王完了,即至康士坦丁繼任皇位,此時才停止迫害。 (參考資料:歷史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p10-16,祁伯爾著,李林靜之譯)。
(3) 有一段的時間要受苦,是非常短促的。不管我們在  神面前如何受試煉,時間總是有限度的,等到日子一滿,魔鬼就無能為力了。
         受患難十日,應該是一段有限的時間,亦或指十個大迫害時期。總之,萬事均有定時,“我見  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傳3:10)。
        應許: 主應許賜生命的冠冕,但務要至死忠心。忠心者:凡順境或逆境時,總要忠心,死而後已,如但以理,在一切惡劣的環境中,雖面臨生死關頭,仍能安素如常(但6:10)。
        “賜生命的冠冕”:此處所說的冠冕乃指有運動競賽中得勝的花冠(stephanos 司提反),與世上帝王的皇冠(diadema)表示擁有王權有別。聖經中提到五種冠冕,分述如下:
(1) 不朽壞的冠冕(林前9:25):這冠冕是賜給能節制,不為肉體安排,放縱情慾的人。
(2) 公義的冠冕(提後4:7-8):這冠冕是賜給守住主的道,愛慕主再來的人。
(3) 榮耀的冠冕(彼前5:4):這冠冕是賜給那些忠心牧養主羊群的人。
(4) 喜樂的冠冕(帖前2:19-20):這冠冕是賜給那些忠心佈道,引人歸主的人。
(5) 生命的冠冕:這冠冕是賜給為主受苦的人(10節)。
        主的受苦至死忠心,主耶穌基督的經歷,為我們立下榜樣。“唯獨見那成為比天使小一點的耶穌,因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來2:9)。

11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11”聖靈向各教會所說的話,有耳朵的,都聽吧!“那得勝的人絕不會受第二次死亡的災害。”)
11 Let anyone who has an ear listen to what the Spirit is saying to the churches. Whoever conquers will not be harmed by the second death.
4必不受第二次的死(2:11)
       規勸:這是  主對士每拿教會的規勸與應許,但應許之先,主有要求:
(1) 即: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眾教會啊!要忠心。
(2) 得勝的,固然是指得勝罪惡(羅12:21),得勝世界(約壹5:4-5),勝過惡者(約壹2:13;啟12:11) 。在此 ,得勝者,乃特指那些為主受苦,忠心至死的人。
       再次的應許:這裏是主對士每拿教會重復的應許,眾教會啊!聽聖靈的說話,得勝再得勝!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的死,這裏不受第二次的死,和賜生命的冠冕,在意義上基本是相同的。“第二次的死”就是受火湖的永刑,在啟20:6,14; 21:8三處經文的用法均表明了,不受第二次的死就是得到永生。也是主對忠心聖徒的賞賜。

三.寄信給別迦摩
12-13節: 12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說、那有兩刃利劍的說、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坐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

給別迦摩教會的信
(12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天使,說:“那位有雙刃利劍的,這樣說:13我知道你的住處就是撒但稱王的地方。你對我忠誠,甚至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撒但的地盤被殺害時,你也沒有放棄對我的信心。)
The Massage to Pergamum
12 “And 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Pergamum write: These are the words of him who has the sharp two-edged sword:
13” I know where you are living, where Satan‘s throne is。 Yet you are holding fast to my name,and you did not deny your faith in me even in the days of Antipas my witness,my faithful one,  who was killed among you. Where Satan lives.
1手拿兩刃利劍的主對別迦摩教會說(2:12-13)
         “別迦摩教會”:別迦摩(Pergamos)原意為高地、大結合、聯婚之意,亦表“靈力減少、俗事加增”,這是第三時序,代表政教連合之時代(主後316-600)。即從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到教皇貴格利一世的時候,表示教會腐化與世界聯合。
        別迦摩城:現稱伯迦瑪(Bergama),位於小亞細亞的亞細亞境內,相當於
現今土耳其西部,該城西距地中海約15裏(20餘公裏)。朔自亞力山大帝(主前355-323)時代之後,別迦摩所屬的地區亞他樂(Attalus)王朝下成了獨立王國。在歐邁尼斯二世(Eumenes二世 主前197-159)治理下,別迦摩變成希臘文明之花,並以擁有二十萬藏書的圖書館為傲。傳說中,歐邁尼斯為了挖角聘請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館員亞裏斯多芬尼,與埃及交惡,埃及斷絕供應蒲草紙,別迦摩遂發明了羊皮紙。直到亞他錄三世於主前133年把他的國家遺贈給羅馬,羅馬統治時期別迦摩一度是亞細亞的省會;其中有四座著名廟宇:宙斯(Zeus)、雅典娜(Athene,守護女神)、狄俄尼索斯(Dionysos)、與愛斯科勒皮歐斯(Asklepios被稱為Soter救主)。愛斯科勒皮毆斯(英譯為 God of healing aesculpius也是別迦摩人的神)廟中有一條盤著的巨蛇被稱為神醫,他的神龕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同時在別迦摩的錢幣上刻有巨蛇的標誌,今天很多與醫學有關的組織仍用此標誌。
       “使者”:(參看1:20)
        稱呼:(1)收信人:別迦摩教會的使者。
                    (2)發信人自稱:“那有兩刃利劍的”表示 主最終的權力和審判。
        稱讚:
(1) “有撒但的坐位”: 於主前29年,凱撒亞古士督允許在別迦摩建立一座廟宇,獻給“神聖亞古士督與羅馬女神”;因此別迦摩教會常常面臨敬拜羅馬皇帝與敬拜偶像的挑戰。在這種異教的環境之下,當地行省政府擁有生死予奪的權力,每一個基督徒都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2) “別迦摩是四個偶像的宗教中心”:因有四座廟:宙斯(Zeus)、雅典娜(Anthene)、狄俄尼索欺(Dionysos)、愛斯科勒皮歐斯(Asklepis)故被稱為撒但的座位。你們卻沒有背棄信仰,堅決抵擋強大的壓力和社會的試探,確實難能可貴。
(3) “安提帕”: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忠心殉道,可賀可嘉也。(安提帕歷史不詳)。

14-15節:14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裏、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的面前、叫他們喫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15你那裏也有人照様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
(14但是,有些事我要責備你:你們當中有隨從巴蘭的教訓;這巴蘭引誘巴勒,教唆以色列人犯罪,吃祭過偶像的食物,又犯淫亂的行為。15同樣,你們當中有人隨從了尼哥拉派的教訓。)
14 But I have a few things against you: you have some there who hold to the teaching of Balaan ,who taught Balak to put a stumbling block before the people of Israel, so that they would eat food sacrificed to idols and practice fornication. 15 So you also have some who hold to the teaching of the Nicolaitans.
2有人服從巴蘭和尼哥拉黨的教訓(2:14-15)
        責備:有幾件事:
(1) “服從了巴蘭的教訓”:於民數記第22-25章所記載有關巴蘭的事蹟。在以色列人出曠野進到摩押平原的時候,摩押王巴勒恐懼以色列人會戰勝他們,於是請一位外邦異教先知巴蘭來,僱他咒詛以色列人。巴蘭被僱時,明知不該去,但為了貪財的緣故就去了。因此,彼得後書說,巴蘭是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彼後2:15); 猶大書又說,巴蘭是為利直跑的(猶11)。但  神不許巴蘭說咒詛的話,卻使他三次祝福以色列人(民24:1-11)。巴蘭因為受了人的工價,沒有替人辦事,難以交代;於是給巴勒出個計謀,教導摩押女子與以色列人作不潔的聯合(民25:1-9),拜偶像,喫偶像之物,行姦淫,共同犯罪,以致以色列民遭遇瘟疫(民31:16)。照樣,別迦摩教會的光景,也是這樣。
(2) “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參看2:6),在以弗所教會裏,他們反對尼哥拉黨的行為,主就稱許他們。現在別迦摩教會,卻服從了他們的教訓,主就痛責他們。在“行為”和“教訓”之間有甚麼不同和分別呢?罪惡的行為,是個人犯罪;教訓乃是叫犯罪合法化,導致眾人犯罪,其後果嚴重,將引導人背離真道,失去靈命,促致墜落,滅亡。尼哥拉黨的行為,從甚麼地方演變成教訓來呢?因自君士坦丁立基督教為國教以後,就下詔書,要全國人都信基督,從此教會與世界聯婚了,只要是羅馬人,都可受洗,結果教會充滿了不信的人,為了便利的緣故,就把一班人從他們的中間挑出來作屬靈的事及領袖的事,所以就造出一群“尼哥拉黨”的人,又引進了“尼哥拉黨”的教訓。他們企圖說服基督徒要效法這個世界,並且主張若審慎的跟隨世俗,並無不妥的地方。“尼哥拉黨”人之間教訓的結果,導致別迦摩教會在屬靈的知識和靈命上沒有長進,反而大大的倒退,因此主提出責備。

當悔改
16節: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
(16 所以,你們要悔改,若不悔改,我馬上就來,用我口中的劍攻擊這些人。)
16 Repent then. If not, I will come to you soon and make war against them with the sword of my mouth.
3要悔改,以免受利劍的攻擊(2:16)
        警告:“你應當悔改 ”:是 呼召教會的。雖然教會中只是有些人,遵行了巴蘭和尼哥拉黨人的教訓,但是教會容忍這些人的存在,讓罪汙染了真道,他們也犯了錯。對於整體教會來說,教會有責任來處理這個嚴重的問題。若縱容不知悔改。“我就很快的來到你那裏”,警告別迦摩的教會,主要來審判你們的罪。
        “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參看1:16;  2:12)表示主要用自己的話,行審判的權柄,在此,審判先從  神的家開始,後是那不信的人 (彼前4:17)。

17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
(17 “聖靈向各教會所說的話,有耳朵的,都聽吧!”至於那些得勝的人,我要賜下那隱藏著的嗎哪。我也要給他一塊白石頭,上面寫著新的名字;這名字,除了接受的人,別人都不認得。”
17 Let anyone who has an ear listen to what the Spirit is saying to the churches.  To everyone who conquers I will give some of the hidden manna. and I will give a white stone,  and on the white stone is written a new name that no one knows except the one who receives it.
4得勝的,賜嗎哪和白石(2:17)
        規勸:這是主對別迦摩教會的規勸與應許,但在應許之先,主先有要求:
(1) 即“聖靈向眾教會說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眾教會啊!要戰勝撒但的詭計。
(2) 得勝的,在艱難的環境中,要勝過巴蘭和尼哥拉黨那些人的教訓。在教會中要清除他們的罪行,不可貪愛世界,與世界聯合。
        應許:有兩樣:
(1) “賜隱藏的嗎哪”:表示專心倚靠  神, 神就供他們的需要。“嗎哪”是以色列人在曠野  神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物,神曾吩咐摩西要將一俄梅珥的嗎哪,存放在一個金罐子裏並藏在約櫃中(出16:33,34;來9:4)。主耶穌曾將自己比為天上的糧,又自稱是生命的糧(約6:48-51)。詩78:24也說:“降嗎哪像雨給他們吃,將天上的糧賜給他們”。因此在今世或永世,叫世人在靈裏得飽足的,不是遵守巴蘭和尼哥拉黨的教訓,乃是吃主所賜的“隱藏的嗎哪”。
(2) “賜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聖經學者對白石的典故,有諸多的解釋,要點有:
(a) 在古代法庭判案中,勝訴的一方把白石交給陪審員,表示無罪判決,獲釋放,黑石者表示有罪。
(b) 在古代世界中,用木或金或石作成板塊,於其上雕刻一些字據,表物權所屬。
(c) 如在競技中,優勝者可以得白石,或在選舉時投白石表贊成,或在特殊場合的入場券。
(d) 或有迷信作法,作護身符。
          總言之,“白石”在此表示聖徒得到祝福的憑據,經久不壞。
        “石上寫著新名,這名字除了那領受的人以外,是沒有人知道的”:這裏所說的新名是得勝信徒新的名字寫在白石上。本書第十九章九節說“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人有福了”。這福份只有得勝者和  神之間的專屬關係,將被請赴羔羊的婚筵(啟19:7-10)。換言之,得勝者,他的名字會寫在羔羊婚筵的請帖上。(如在舊約亞伯蘭改新名為亞伯拉罕。雅各改新名以色列。新約西門改新名彼得。掃羅改新名保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